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把自己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周恩来”这个名字成为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灯塔。正如冰心所评价的那样:“周恩来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他离去,骨灰洒向祖国大地,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的事迹不仅仅是一种缅怀,更是透过时代巨变、跨越历史时空去触摸其君子般高尚的品格,从细节中感悟其人格魅力,眼里有榜样,心中有方向,脚下才有力量。
学恩来,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从12岁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赠与同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将满腔报国热情深深融入骨血之中。从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这是周总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梦。自从少年定下初心,便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铮铮誓言。
如今看来,他的“中国梦”正被一个又一个震撼世界的大国重器所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信仰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在对党忠诚上坚如磐石,应当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雄心壮志。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线,担负着重大责任,要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强化政治监督,以铁的纪律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监督执纪具体工作中,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坚决扞卫者。
学恩来,做只争朝夕的“实干家”。周总理时刻牵挂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像头牛一样,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晚年时期的他,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自己奋斗目标的最直接阐释。虽身体上病痛折磨,但一件件国事,一桩桩大事,一起起外事,他仍亲力亲为、呕心沥血,直至蜡炬成灰。要想“人民爱”,必须“爱人民”,这是“周总理精神”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大多成就”,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践行周恩来精神,要以更强的担当、更勤勉的工作,脚踏实地把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周总理毕生追求的“中华崛起梦”变成美好现实。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融入工作大局,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起而行之、勇挑重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学恩来,做廉洁自律的“明白人”。“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周总理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领导干部,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破了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看似无情却有情。
周总理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对于我们纪检干部而言,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做到打铁自身硬,才能让监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要严格对照“八严禁”并以此为红线,强化“八小时之内、八小时之外”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钱所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责任之心昭昭,使命之心昭昭,两者汇聚一起,才真正彰显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气节。“凡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唯有“小我”贡献责任力量,方有“大我”成就时代使命。(李锴)